2022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加快智能建造人才培養

2022年3月7日
評論
105
2022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加快智能建造人才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樓層清潔、室內噴涂、地磚鋪貼……過去曾由建筑工人親力親為的建筑工序,在有些工地已由建筑機器人代替。一套流程下來,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性,達到綠色、安全、環保、優質的綜合效果。

在產業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這是智能建造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數字建造與工程管理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長期從事數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論與技術研究。他認為,把握數字經濟,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是培養智能建造方面的人才。

近年來,國家推動智能建造發展的步伐逐步加快。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力推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2021年3月,“發展智能建造”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2022年1月,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將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作為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之一?!丁笆奈濉苯ㄖI發展規劃》也提出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我國工程建設企業在智能建造大背景下,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未來,將有大批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進入各企業,以自身高度融合的新型建筑專業技術,來幫助企業適應未來社會和市場需求,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基于在行業內的走訪調研,丁烈云了解到,目前,我國智能建造的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智能建造人才缺乏,“懂土木建筑工程的,信息技術、智能化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懂信息技術的又缺乏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倍×以普f,這也直接導致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復合型的智能建造人才。盡管已有多所高校開設智能建造專業,但智能建造不是傳統土木建筑工程專業加上幾門有關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課程就行了,需要建立完善的學科專業體系,包括重構人才知識體系、能力結構和培養模式,特別是培養學生“數據驅動工程”的能力,如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門算法、驅動一臺設備、解決一項工程任務,更多的是讓機器人去建造,而不是只靠人力去建造。

身為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丁烈云既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認為,要培養復合型的人才,還必須有復合型的師資。丁烈云建議,高校應鼓勵跨學科教學,組建高質量的跨學科師資隊伍。通過自主培養或者吸收更多信息技術的師資投入到智能建造的研究和教授中。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師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滿足智能建造專業的需要。比如,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學院為4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開設有關機器學習、工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課程。

同時,還要重視智能建造專業的教材建設。丁烈云表示,教材建設需要學科積累,可以組織一些有研究基礎、學科積累豐富的高校以及數字化轉型較為成功的企業專家來共同編寫。

此外,應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養方案。智能建造是一個綜合性專業,高校不清楚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甚至有些企業也不太明確自己的需求。高校需要引導教師從事智能建造方面的研究,面向企業數字化的轉型承接企業的研究項目,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確立智能建造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深度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智能建造的學科規律,把研究的成果轉化成優質的教育資源來培養人才。

“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需要智能建造專業人才,但是人才培養有其自身的規律,需要一定的辦學條件,包括學科積累、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一定要避免一窩蜂、趕時髦!”丁烈云如是說。

文件下載
  • 加群專用
  • 加入專屬土木工程群
  • weinxin
  • 微信公眾號
  • 關注每天分享工程資料
  • weinxin
  • 1、愛上土木網為資源共享網站,大部分資源均可在線免費獲取,少數資源可通過VIP會員方式獲取權限。
    2、所有均資源來自于網絡及網友供稿,僅作為學習研究之用,禁止用于任何商業用途。
    3、如本頁侵犯到任何第三方權益,請聯系QQ/微信:9-5-7-0-3-2-9-6提交相關證明后我們將及時刪除。
    4、百度網盤分享內容難免有被取消情況發生,注冊會員后由專人拉入百度網盤共享群文件分享整站資料。
  • 5、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2022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加快智能建造人才培養
匿名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填寫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